1. 安平小說
  2. 北宋:靖康之變後逆襲為帝
  3. 第三百零一章 公主殿下的謀略
露白霜 作品

第三百零一章 公主殿下的謀略

    

-

終於,考試時間結束,鐘聲響起。

考試結束後,評卷官們緊鑼密鼓地開始了閱卷工作。

他們的速度迅捷,效率頗高,到了下午未時,一份份卷宗已經整理完畢,附帶著每個考生的排名順序,被恭敬地呈到了趙瓔珞的麵前。

趙瓔珞翻開卷宗,目光首先被前三名的名字吸引。

她心中好奇,究竟是哪些才子能夠在這次科舉中脫穎而出。

於是,她下令讓前三名的考生出列應答。

三名考生依次走出,恭敬地站在趙瓔珞的麵前。趙瓔珞看著排名第一的考生,微微一笑,開口問道:“你可知道冬小麥幾時播種?幾時收穫?”

那名考生顯然冇有料到趙瓔珞會問如此實際的問題,他遲疑了半天,最終也冇能給出準確的答案。

趙瓔珞心中暗歎,接著又拿前十名的考生進行了一番農學方麵的考察,然而結果並不理想,他們的回答都顯得支支吾吾,不夠準確。

趙瓔珞眉頭微皺,她意識到可能是閱卷官們在評分時更注重了策論詩賦這些方麵,而壓低了農學部分的分數。

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,她決定抽查詢問排名第十五名之後的幾個進士。

這些進士在試捲上農學部分答得不錯,但因為詩賦策論稍遜一籌,所以排名並未靠前。

趙瓔珞一一詢問了他們對農學的理解和實踐經驗,結果令她頗為滿意。

這些進士雖然詩賦策論不夠出色,但在農學方麵的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卻相當豐富。

最終結果與趙瓔珞的猜想不謀而合:排名靠後的進士們在農學知識方麵表現出色,對答如流。

午後未時,在寬廣的皇宮廣場之中,陽光透過雲層斑駁地灑在新科進士們的身上,他們的臉上都寫滿了期待與緊張。

今日,是公佈重新排名後的進士名單的時刻,也是決定他們未來仕途的重要日子。

趙瓔珞站在高階之上,目光掃過這些即將踏上仕途的年輕人。

她深知,自己手中握著的這份名單,將改變許多人的命運。在近三百名準進士中,她親自抽查了近三分之一,對每個人的試卷都進行了細緻的審閱。特彆是那些因農學成績突出而原本排名靠後的進士,都被她一一提到了排名的前列。

其中,前三甲的狀元、探花、榜眼,他們的農學功底讓她印象深刻,答卷中的獨到見解和深厚的農學知識,顯示出他們不僅學有專精,而且對農學的熱愛和投入也是顯而易見的。

隨著內都知王守恩的步伐,一份全新的進士名單被緩緩展開。

廣場上的人群開始竊竊私語,每個人都在猜測自己新的名次。王守恩清了清嗓子,開始逐一宣讀名次。

隨後,內都知王守恩在公主趙瓔珞的授意下,重新公佈了殿試的排名,並舉行了盛大的傳臚大典。

廣場上,人聲鼎沸,所有的進士都懷著緊張而期待的心情等待著自己的名次。

“第一名,狀元——林文遠!”當王守恩高聲讀出這個名字時,廣場上的人群一片嘩然。

林文遠,一個出身貧寒農家的子弟,此刻站在人群中,聽到自己的名字與“狀元”二字相連,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
林文遠自幼對農學有著濃厚的興趣,但因家庭經濟條件有限,他的學習資源相對匱乏。

儘管如此,他憑藉著對農學的熱愛和不懈的努力,在考試中農學部分答得格外出色。

然而,他深知自己的策論詩賦水平一般,因此對於狀元的頭銜從未有過太多奢望。

此刻,當聽到自己的名字被宣佈為狀元時,林文遠愣住了。

他環顧四周,似乎在尋找確認這一訊息的證據。旁邊的同袍紛紛向他表示祝賀,這一刻他才如夢初醒,激動得熱淚盈眶。

“我……我真的是狀元嗎?”他顫抖著聲音問道。

“是的,林兄!你憑藉紮實的農學功底和獨到的見解贏得了公主殿下的青睞。恭喜你成為本屆的狀元!”同袍們紛紛向他道賀。進士排名重新公佈之後,皇宮中的氣氛一時頗為緊張而又帶著幾分期待。新晉進士們心中忐忑,不知自己的前途將會如何,而朝臣們也在私下裡竊竊私語,討論著這次前所未有的排名變動。

左相呂頤浩站在一旁,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公主趙瓔珞的深深敬意。他知道,這次進士排名的改革,是公主力排眾議、一手推動的。如今看到公主如此堅決地支援農學,他心中也不禁感歎時代的變遷。

“左相,”趙瓔珞的聲音打斷了呂頤浩的沉思,“對於這次排名前十的進士,我有個特彆的安排。”

呂頤浩連忙躬身道:“公主請講,臣定當竭力執行。”

“我希望你能把他們全部安排到農部就職。”趙瓔珞的語氣堅定,不容置疑。

呂頤浩微微一愣,但很快便明白了公主的用意。他點頭應道:“是,公主。臣這就去安排。”

隨著呂頤浩的退下,趙瓔珞站在高階之上,遠望著皇宮外的田野,心中滿是期待。她知道,自己的這一步棋,將會為大宋的農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
而朝臣們對於這次進士排名的變化,自然也是議論紛紛。他們中的許多人,都是出身名門望族,對於農學的重視程度並不高。但如今,看到公主如此推崇農學,他們也不得不重新審視這門學問。

“公主這次可是下了大手筆啊,竟然把排名前十的進士都安排到了農部。”一位老臣感歎道。

“是啊,看來公主是鐵了心要推動農學的發展了。”另一位朝臣介麵道,“這對我們大宋來說,未必不是一件好事。”

與此同時,在京城的書院和學堂裡,那些原本輕視農學的舉子們也開始改變了態度。他們紛紛下到農田裡,親身體驗農耕的辛苦與樂趣,學習農學實踐知識。他們知道,如果想要在來年的科考中取得一個好名次,就必須跟上公主的步伐,重視農學的研究與實踐。

“哎呀,這田裡的學問可真是博大精深啊!”一位年輕的舉子感歎道,“我以前真是小看了農學。”

“是啊,公主都這麼重視農學,我們怎麼能落後呢?”另一位舉子介麵道,“來年科考,我定要全力以赴,爭取在農學方麵有所建樹。”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