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一安宋凜 作品

第111章

    

-

254震撼全網,熱議!!!

【254、震撼全網,熱議!!!】

卻說,蘇青雲乘一葉扁舟,暢遊贛江。

他可不知道,自己這一篇《滕王閣序》在文壇引起了軒然大波。

已經有幾十所頂尖名校,行動起來,在找尋他的聯係方式。

不過,半路上,他接到了張一謀導演的電話。

“張導啊,好久不見,打電話來有什麽事嗎?”

“蘇先生,《滿江紅》電影就要上映了,我想邀請你來參加首映禮!在首映禮上,我們會揭曉《滿江紅》這首詞的下闋,以及作者的身份。當然,我們也不會白邀請的,車馬費五百萬,你覺得如何?”

“好的,小事一樁,”

雖然蘇青雲壓根就看不上這五百萬,但是張導親自打電話來邀請,這個麵子還是要給的。

另一邊,不知道是誰將《滕王閣序》上傳到了微博、鬥音上。

很快,這篇文章就在全網瘋傳。

幾乎,每一個人的朋友圈裏都有人在分享這篇文章!

而這篇文章同樣引起了全網熱議。

微博、鬥音、慢手、公眾號、知呼……等,各大平台,幾乎全部都在討論這篇文章。

“我的天呐,王勃的《滕王閣序》現世了?真乃千古奇文!”

“什麽王勃啊?這篇文章是今年滕王閣詩會,有大佬模仿王勃的口吻,臨場發揮,創作出來的!”

“什麽?這是臨場發揮創作出來的,尼瑪,這也太牛逼了吧!

“離譜,簡直是離了個大譜,離離原上譜!”

“嘖嘖嘖,這篇古文讀起來朗朗上口,對仗工整,就連我這個高中畢業都能感覺到,這篇古文好厲害啊!”

“樓上的,何止是厲害,這可不是簡單的古文,這是駢文啊!”

“駢文是什麽?有冇有人給大家科普一下?”

“我來給大家說一下什麽是駢文,駢文是古代的一種文體,極為講究,駢文行文,必須‘駢四儷六’,講究對仗和聲韻!

因此駢文作者想要在行文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,創作起來是非常困難的。

大部分人寫駢文,顧得了形式就顧不了內容!可這篇《滕王閣序》,把形式和內容都兼顧到了,而且文章風格雄奇,竟寫出了魏晉風骨!這篇駢文,可以稱作龍國文壇史上駢文的巔峰,被稱作‘千古第一駢文’也不為過!

這還不算,更重要的是這篇文章是臨場發揮,現場創作出來的!

由此可見,文章的作者不是謫仙下凡,也是天縱之才!”

這一番解釋,一下子讓許多人搞明白了駢文的難度,更明白了想寫出這篇《滕王閣序》,到底有多困難了!

與此同時,還有一些專家教授發文,發視頻來分析這篇《滕王閣序》的牛逼之處。

比如,錢穆文老爺子,就在微博上專門為《滕王閣序》撰寫了一篇文章。

“《滕王閣序》實乃天才之作!”

“此文稱得上千古第一駢文,整篇文章引經據典,辭藻華麗,讀之令人酣暢淋漓,大呼過癮!”

“有人問我,這篇文章到底厲害在何處?”

“首先,此文乃臨場創作,又是駢文,非天縱之才所不能書!”

“其次,既有華麗的辭藻,更有嚴謹的對仗!”

“既有頹意之沉,又有奮發之強。”

“既有寫實,又有虛指。”

“借景抒情,攬物發聵。”

“典故疊出,現實不乏。”

“亦文亦詩,各顯其能。”

“看似美文,實為哲篇。”

“最後,此文一出,前無古人,後無來者。”

……

錢穆文洋洋灑灑,寫了一萬多字!

上述每一點他都展開詳細講解!

幾乎從各個角度,論述了這篇《滕王閣序》的牛逼之處!

不止是錢穆文!

很快,京北大學文學院院長趙明謙也發了一篇文章——《讀滕王閣序有感》。

“《滕王閣序》全文行思縝密,緊扣題目,不拘一格,實乃天才之作!”

“作者由近及遠,從壯麗的樓閣到秀麗的山川,濃墨重彩地描寫了滕王閣秋景,展開了一幅流光溢彩、錯落有致、上下渾然天成、虛實相映成趣的滕王閣三秋圖。”

“其中最精彩的要屬“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”這一句,這句話是一個視覺的饗宴,整幅畫麵的主體是紅色的夕陽餘暉和藍綠色的水光接天的模樣,白色的野鷺穿插其間。色彩美,動態美,虛實美,空間立體美,帶給讀者無暇的想象。”

“緊接著,作者寫眾人宴會上登臨逸興,進而興儘悲來,懷古議論,引出對人生際遇的感慨。作者以起伏跌宕的筆勢,從“逸興遄飛”寫到了“興儘悲來”。”

“老當益壯,寧移白首之心;窮且益堅,不墜青雲之誌。”身處逆境仍舊心胸開朗,立誌報國。這一段所用典故較多,但卻合理恰當毫無堆砌之感,作者以王勃口吻寫自己懷纔不遇、深陷困境的矛盾心理,卻又用一種處世的樂觀精神加以化解,這種高尚的情懷,引起了眾多文人雅士的共鳴。”

趙明謙先從總體上賞析了一下《滕王閣序》,緊接著又開始著重分析《滕王閣序》的藝術特點。

“我認為,在藝術上,《滕王閣序》有以下寫作特色!”

“第一,句式錯落,節奏分明,全文以四六句為主,雜以六四句……”

“第二,駢儷藻飾,辭采華美。

全篇采用對偶句,不但字麵相對,而且音韻大體相對。

如“天高地迥,覺宇宙之無窮;興儘悲來,識盈虛之有數。”“屈賈誼於長沙,非無聖主;竄梁鴻於海曲,豈乏明時?”

尤其是“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”等,一句中平仄交替,上下句之間又平仄相對。如此講求音律,又不影響意義表達,寫出來的句子抑揚頓挫,富於樂感,富於詩意。……”

“第三點,運用典故,簡練含蓄。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來敘事抒情,有的是曆史故事,有的是前人文句,而運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,有的是明用,如“馮唐易老,李廣難封”;有的是暗用,如“酌貪泉而覺爽,處涸轍以猶歡”;有的是正用,如“孟嚐高潔,空餘報國之情”;有的是反用,如“阮籍猖狂,豈效窮途之哭”。典故的運用,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。”

趙明謙何許人也?

堂堂京北大學院長,洋洋灑灑,用了五千字,將《滕王閣序》誇上了天!

(本章完)

-